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7:46:57  浏览:80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通知

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通知

1996年12月9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资产发〔1996〕31号文)的有关规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一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该证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现将产权登记证的式样及填列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式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境内企业)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
占 有 登 记
┌────┬─────────┬──────────┐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
├────┼─────────┼──────────┤
│地 址│ │邮政编码 │
├────┼─────────┼──────────┤
│开业日期│ │组织形式 │
├────┼─┬────┬─┬┴───┬──────┤
│批准单位│ │批准文号│ │批准日期│ │
├────┼─┴─┬──┴─┼────┴──────┤
│注册号 │ │注册资金│ │
├────┼───┼────┼───────────┤
│主营范围│ │主管部门│ │
└────┴───┴────┴───────────┘
┌─────────────────────────────────┐
│企业单位统一代码 │
│(国家技术监督局核发) 编码□□□□□□□□—□ │
├─────────────────────────────────┤
├─┬──────┬────────────────────────┤
│国│国家资本 │ │
│有├──────┼────────────────────────┤
│资│国有法人资本│ │
│产├──────┼────────────────────────┤
│登│国有资本合计│ │
│记├──────┼────────────────────────┤
│ │实收资本 │ │
└─┴──────┴────────────────────────┘
┌───┬──────┬──────┬──────┐
│审 发│ │ │ │
│ │ │ │ │
│定 证│ │ │ │
│ │ │ │ │
│意 机│ │ │ │
│ │经办人: │审核人: │审批人: │
│见 关│(签字) │(签字) │(签字)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发证日期│ │换证日期│ │
├────┼───┼────┼───┤
│发证人 │ │领证日期│ │
├────┴───┴────┴───┤
│备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境内企业)
证件编码:____
根据国务院192号令颁发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审定,
同意 依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并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特发此证。
发证机关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印章)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 张佑才
年 度 检 查
┌───────────────────────────────┐
│ 经审定,一九九 年度国家资本 万元; │
│ │
│ 国有法人资本 万元;国有资产总额 万元。│
│ │
│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专用章) │
│ │
└───────────────────────────────┘
持 证 须 知
1.本证严禁涂改、伪造,严禁毁坏、污损,严禁私自转借。
2.不慎将本证遗失,须公开声明作废,并及时报告发证机关,经发证机关核实
情况后,重新予以补发。
3.须妥善保管此证,并随时接受发证机关及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
查。
4.本证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作,严禁自行印制。
5.本证自发证之日起,有效期为五年。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具体填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印有国徽、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印章及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签名,并印有防伪标志;列有证件编号、正文、发证机关;附有企业一般事项栏、占有国有资产情况栏、审定机关意见栏、发证事项栏及年检情况栏,各事项含义及填列要求如下:
一、编号: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企业合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时,赋予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编号。该码由四层15位数字组成:
第一层 用一位数字标识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即:用1标识中央企业;
用2标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企业;
用3标识省辖市(含地区、州、盟、省直辖行政单位)企业;
用4标识县(含市辖区、地辖市、省直辖县级市、旗)企业;
用5标识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
用6标识不同地区投资设立的企业。
填列口径与占有产权登记表一致。
第二层 用三位数字标识企业的行政主管机关。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T465790)填列(地方比照填列),填列口径与占有产权登记表一致。
第三层 用六位数字标识企业所在区域,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95填列,填列口径与占有产权登记表一致。
第四层 用五位数字标识企业领取产权登记证的顺序号,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先后顺序编排,即从00001号排到99999号。
二、正文:是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企业权利义务的规定。全文为:“根据国务院192号令颁发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审定,同意×××依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并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特发此证。”其中×××表示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企业全称。
三、发证机关:指具体办理企业产权登记的本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四、印章:指具体核发企业产权登记证的本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局章,国家局盖核发企业产权登记证的业务司司章。
五、企业一般事项栏:
本栏中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邮政编码、开业日期、组织形式、批准单位、批准文号、批准日期、注册号、注册资金、主营范围、主管部门的含义及填列与占有产权登记表相关事项一致。
六、企业占有国有资产情况栏:
本栏中企业单位统一代码、国家资本、国有法人资本、国有资本合计、实收资本的含义及填列与占有产权登记表相关事项一致。
(1)企业单位统一代码:按国家技术监督局核发的企业单位统一代码填列。
(2)国家资本:指国家或有权代表国家投资机构或部门以各种形式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
(3)国有法人资本:指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用其占有的资产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力的资金。
(4)国有资本合计等于国家资本与国有法人资本之和。
(5)实收资本:即企业当期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等于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含国有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与个人资本之和。
国家资本、国有法人资本、国有资本合计、实收资本四栏数据用大写数字填入。
七、审定意见栏:
(1)经办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受理企业产权登记,审查同意发给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经办人。
(2)审核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领导经办人工作的负责人。
(3)审批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审核人且分管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负责人。
八、领发证事项栏:
(1)发证日期: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第一次发给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时间。
(2)换证日期:指企业因发生国有产权等事项变动后,重新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时间。
(3)领证人:指企业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经办人。
九、年检情况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的年度检查栏,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经营报告书和产权登记年度检查表审查后,填列有关数据并加盖合格印章。
凡不按时进行年度检查的,企业持有的产权登记证将从该年起不具有法律效力。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2012《著作权法》修改意义

商家泉
一、定 义: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著作权与邻接权法律词汇》,定义为: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而无论这种作品是手工艺品还是工业生产的产品。
2、《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首次将“实用艺术作品”纳入了著作权保护范围,第三条(定义为:“实用艺术作品,是指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

二、国际条约
1、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中,可以看出是将实用艺术作品与美术作品一同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不同形式,而给予法律保护的。
2、Trips协议。在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上,Trips协议全面承接了《伯尔尼公约》的相关规定。即:实用艺术作品受版权法保护。

三、外国立法及保护模式:
(一)立法:
1、《匈牙利版权法》第46条和第51条就明确地将实用艺术作品作为美术作品中的一般艺术品加以保护。
2、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典《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二章“受保护的作品”中也明确地将实用艺术作品列入了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3、德国、英国、日本、美等国家也都通过著作权来保护实用艺术作品。
4、匈牙利《版权法》46条、51条明确了实用艺术作为美术作品中的一般艺术作品加以保护。

(二)保护模式
1、美国只保护可分离作品
著作权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这类作品应当包括工艺美术品,但这只涉及工艺美术品的外形而不涉及其机械的或适用的方面;实用品的外观设计,当其所具有的图形、雕刻或雕塑的特征能够从物品的实用性方面分离出来,能够独立于物品的实用方面而存在,而且也只有在这种程度上,该外观设计应当被视为图形、雕刻或雕塑作品。”
可见,对实用艺术作品,美国通过著作权法来进行保护,但只有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可以分离的实用艺术作品才受法律保护。对于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不能分离的实用艺术作品,不受美国著作权法保护。但如果满足外观设计专利要求的,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案例: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曾做出了一个判决,即:判决一个有着身着长裙、头顶圆盘翩翩起舞的女子的灯座造型属于实用艺术作品,享有版权。该判例揭示出,只有为实际使用或创作成功后被实际上付诸使用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被视为实用艺术作品。

2、英国不对同一客体双重保护
英国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作出这样的规定:不管其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是否可以分离,只要没有用于工业生产,就与一般的美术作品一样受著作权法保护,保护期限是作者终身加死后70年。
但如果实用艺术作品一旦用于工业生产,其保护期就变为25年。在英国,外观设计如果取得了专利权就不再受著作权法保护。英国不承认对同一客体适用著作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双重保护。

3、法国采取双重保护模式
1902年颁布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一切工业品外观设计(包括已经受到工业产权法保护的外观设计),均受著作权保护。”
可见,法国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属于双重保护模式。

4、德国实用艺术、外观合而为一
德国著作权法第2条明确规定保护实用艺术作品,但该法的保护客体没有工业品外观设计,然而,德国的法学家及司法机关的判例均认为,版权法中的实用艺术作品已包括了外观设计,无需另行列出。

5、意大利的立法
如果艺术作品能从工业产品中分离出来,构成智力成果,则可单独受到保护,因此,一个作品的外观设计如果能与工业产品分离,可受到版权法的保护,难于分离的,可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6、匈牙利采取与美术作品无区别并予以保护的模式。

四、我国保护模式的理论
1、郑成思先生认为,实用艺术作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可以分离的,另一种是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不能分离的。
2、《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第六条作出这样的规定:“对外国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自该作品完成起25年。美术作品(包括动画形象设计)用于工业生产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即:用于工业制品的美术作品,仍按一般美术作品的性质受著作权法保护,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加死后50年。由此可见,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可以分离的实用艺术作品,其分离的艺术成分受著作权法保护;不能分离的国外实用艺术作品,按照《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自作品完成时起保护25年。
3、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为实用艺术作品受版权保护扫除障碍 :
(1)、第7条:即“科学技术作品中应当由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保护的,适用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
(2)、第52条,即“本法所称的复制,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本法所称的复制。”
(3)上述2条规定曾被理解为立法者更愿意通过工业产权法来保护实用艺术作品,而删除这条,就可能意味着立法政策转向用著作权法来保护实用艺术作品。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究竟如何定性?

张学伟


  【内容摘要】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书面材料。该认定书在是否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是否进行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如何定性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性质 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日前,笔者代理了一件道损案件,基本案情如下:
  2010年4月28日22时12分,我的委托人无证驾驶燃油助力车搭载两名同学,由西向东行使至某路口处,被后面A某无证超速驾驶轻便摩托车追尾,A某驾驶失控,人被甩出27米之远,造成颅脑触地抢救无效死亡。经当地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认定,A某为主责,我的委托人为次责。在查阅事故卷宗后,我们认为该事故认定书对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证据明显不足,适用法律不当,我的委托人应为无责,遂依法申请事故复核。复核结论为撤销原认定,责令重新作出认定。不久,接到原事故处理部门通知,拟维持初次的认定结论。而根据现行规定,事故复核以一次为限,这就意味着不能再通过申请复核的途径来推翻该认定,亦不能通过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进行法律救济。这不禁让人产生困惑: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究竟该如何进行定性?
  二、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性质的争议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书面材料。该认定书在是否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是否进行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其如何进行定性,众说纷纭,争议很大。大抵包括如下几种观点:
㈠证据或鉴定结论说。根据1992年12月1日最高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1月15日《公安部关于对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可否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的批复》,公安部门及司法实务部门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在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起的是证据作用,其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此外,依据2005年1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法工办复字[2005]1号),也认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㈡行政确认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完全符合行政确认的基本特征。理由:第一,交通事故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一种行政主体;第二,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交通法》的授权而实施的一种职权行为;第三,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针对特定的交通事故而单方作出的行为,它代表着国家行政机关的独立管理意志,不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当事人是否提出处理申请或者在处理活动中是否同意,都不影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不同于行政管理调解,也不同于准司法仲裁行为。第四,交通事故认定一经作出,即对特定的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实质的影响,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担。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完全是一种具体的行政确认行为。
  三、关于两种不同观点的简要评析
  1.就现状而言,证据说为目前司法实务部门所采纳。如《南通中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的事故认定书是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证据”,并将“事故认定书中划分责任的比例,作为人民法院确定各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既然事故认定书仅仅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一种证据使用,从理论上讲,该认定书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并无当然的约束力。人民法院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可以采用,也可不予采用。然而事实上,不予采纳的情形是十分罕见的,而且有时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有的法院规定,如不采纳事故认定书,应经过分管院长同意。其次,交通事故认定的技术性很强,无论当事人或审案法院往往缺乏相应的专门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难被推翻的,易于形成交通事故认定在民事诉讼中难以真正受到司法审查的真空状态,会使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变成一种特权,失去司法监督,增加随意性,纵容违法行政。由此可见,交通事故认定书对当事人权益的影响十分重大。如不赋予当事人除向上一级公安交管部门申请复核之外的救济措施,很难保证事故认定书的准确性,从而极有可能因此影响法律的正确适用,以及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2. 由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单纯证明所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有关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中包含了对当事人事故责任划分的认定,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当事人是否要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从行政法学的角度而言,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确认、证明,并予以宣告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确认,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交通部门依法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行为,无论从行政主体、行使的职权,认定书的责任划分对当事人的权益的重大影响等方面,均符合行政确认的特征。
  其次,如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证据,则根据上述分析,该认定书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并无当然的约束力,人民法院可以不予采用,并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来确定当事人事故责任。但该做法又与现行法律规定相矛盾。进行交通事故认定是《道路交通法》赋予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而人民法院的做法无疑有司法权不当代替行政权的嫌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行政确认,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允许当事人对该行政确认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将有利于防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专断,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建议立法及司法机关能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以消除纷争,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更好地促进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徐州金华星律师事务所 张学伟律师)
2010-7-25初稿


参考资料:
[1]王德勇:浅谈不当错误交通事故认定之法律救济,山东律师论坛;
[2]任卫利、周瑞杰: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问题,中国法院网;
[3] 正义:也谈《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时效,湖北省宜都市法院网;
[4]张天浪:关于《道交法》适用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