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2:50:58  浏览:91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
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或者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作出评价,达到规范要求的,依法审批的机关方可批准建设。设计、建设单位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限期整改。”
二、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兴建有较高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农村能源利用工程,其技术方案应当经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涉及行业管理的,应当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行业
管理规定。”
三、将第二十条修改为:“节能监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依法经过国家或者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四、将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计量认证擅自从事节能监测业务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五、将第四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监测单位拒绝监测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提供虚假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或者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2000年6月3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4月24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能源是本省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导向、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节能计划和能源投资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科技、财政、建设、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对在节能及其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节能管理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服务、监督节能工作,推动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能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择优选择能源投资项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天然气、洁净煤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和可燃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加强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第九条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对高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或者技术改造,降低能耗。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节能新技术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集中供冷,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范围内,除科研、生产特殊需要经节能、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外,不得分散新建锅炉,现有的锅炉应当限期淘汰。
  集中供热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保证正常、安全、可靠地供热。
  第十二条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或者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作出评价,达到规范要求的,依法审批的机关方可批准建设。设计、建设单位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明令禁止的小冶炼、小电镀、小水泥、小造纸等技术落后、严重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关停或者转产。
  鼓励和引导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耗能、易污染的
行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十四条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淘汰期内的耗能过高的设备和产品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推荐使用的用能设备和产品名录,限期淘汰国家公布的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十五条兴建有较高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农村能源利用工程,其技术方案应当经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涉及行业管理的,应当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行业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省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全省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并公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市、县节能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主要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指导、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
  第十七条对有关节能的技术要求,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定期公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
  统计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的利用率。
  第十九条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情况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能源管理人员组织业务培训和考核。
  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不满五千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节能监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依法经过国家或者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第二十一条节能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节能监测机构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监测。受委托的节能监测机构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所需费用由委托的节能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用能单位因自身节能工作需要可以自行选择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及其服务项目。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应当客观、公正地提供用能单位能耗的有关数据和分析报告,不得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或者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合理使用能源
  第二十二条用能单位应当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加强科学管理,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淘汰耗能高的旧设备,有效地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能单位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二十三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严格能源计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经济核算;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以及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并抄报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本单位的节能奖励。奖励资金从所节约的能源价值中依法提取,计入生产成本。
  第二十五条企业可以向法定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对认证合格的产品,在省内优先推广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六条生产耗能较高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省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能耗定额指标,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考核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二十七条服务行业应当在保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选用能源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或者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并加强对耗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辆、船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超过标准的,应当予以改造或者更新。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
  (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三)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
  (四)无偿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天然气、煤、热力等能源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确定节能的重点和方向,并将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纳入政府的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
  第三十一条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节能的重点和方向,确定节能技术进步的导向目录,组织实施
节能示范工程,引导用能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科技资金中安排节能资金,专项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究。
  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节能技术进步项目,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资金、信贷和减免行政性收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三十三条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多渠道开展节能信息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材料,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鼓励外商投资研究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第三十四条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发挥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节能技术信息引导,加速节能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十五条企业的节能技术开发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
  重点用能单位和生产量大面广用能产品的企业,应当制定利用先进节能技术的目标和措施,将节能技术改造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
  第三十六条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应当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性能材料,降低产品的使用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开拓节能产品市场。
  第三十七条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和低热值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生产的电量符合上网要求的,由电网经营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优先认购。
  第三十八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应当积极采用计算机控制、电机调速、节能照明等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和专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九条设计、建造建筑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节能规定,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制冷、照明、动力、炊事等设备的能源利用率,积极推广节能型建筑物,建设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住宅建设应当积极推广太阳能应用技术,预设相应管道等设施。
  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应当推广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兴建沼气净化等工程。
  第四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开发推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气化和碳化、太阳能利用、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等能源技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擅自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新建其他类型锅炉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设计单位在设计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计量认证擅自从事节能监测业务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监测单位拒绝监测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提供虚假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或者强制提供服务、扩大服务项目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规定由节能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除第四十四条外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节能监测机构行使。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节能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熟人与陌生人

郭旺生律师

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即使相对而居,也可能老死不相往来。我国传统的熟人社会已经逐渐解体,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陌生人社会。
什么是熟人社会呢?费孝通先生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石头丢入水中,在水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波纹,被波纹所推及的就产生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互相联系起来,构成以人为中心及其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张张关系网。所有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都是家庭关系的外延,这样以人情组织起来的就是熟人社会。“熟人好办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远在他乡,若能偶遇老乡,聆听乡音,总能让人倍感亲切。
什么是陌生人社会呢?陌生人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只能通过制度或者契约来调整,法律成为维护自身权利的最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外延逐渐缩小,社会渐渐变大,传统的熟人关系在庞大的社会系统面前难以游刃有余。身边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互不知晓底细,人性本恶的理念在此得到适用,既然陌生人信不过,交易就必须有凭有据,这样,契约社会就到来了。
但是,纯陌生人社会也有其弊端。在陌生人世界里,由于公民意识的提高,人们往往认为只要遵守法律即可,无需顾及道德责难,道德约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肢解。例如,乘坐地铁或者公交的时候,有年轻人拒绝给老人或者孕妇让座,其理由是我支付了票款,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没有法律义务去给别人让座。这种观点在法律领域的确无懈可击,但却不符合道德要求。长此以往,国家可能会变成法律统治下的“冰冷帝国”。因此,国家在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别忘了同时加大道德宣传的力度。(郭旺生)
郭旺生律师:QQ:1462647942, 邮箱:dffy101@163.com

关于印发《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盘政发(2004]3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实施。


盘锦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我市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称农村低保),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困难居民予以适当救助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 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坚持最低生活保障与应急救济、医疗救助、住房援助、就学援助、社会互助相结合,与本地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相适应,公开、公正、公平,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低保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资金的落实和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农业、统计、物价、审计、监察、公安、工商、税务、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农村低保的有关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及辖有农业户口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以下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农村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社区配合管理审批机关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一对一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保障对象的确定

第五条 凡我市行政区域内,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六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扶(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具体有:夫妻;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其他经县及其以上民政部门认定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七条 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市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的农村困难居民,可申请享受我市当地农村低保待遇;在农村定居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混合家庭,按规定计算家庭收入后,可分别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待遇。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况的家庭和人员,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虽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家中有一定的款物积蓄,能够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三)3年内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中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的(具体价值限额由县区确定);家中有机动车辆的;家庭成员持有手机的;有高值收藏或投资有价证券行为的;有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四)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违法结婚、违法收养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五)户口在本市,人在外市居住半年以上的。

(六)经县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九条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人员的劳动能力分为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终身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具备完全劳动能力5个等级。农村低保对象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工作和有争议鉴定结果的裁定,由县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卫生、劳动、人事和监察、残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负责,具体鉴定工作由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指定专门的医院承担。其他部门和医院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结果须经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力可作为申请农村低保待遇的依据。对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和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对象每年要复查一次。

第十条 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为:盘山县、大洼县每人每月100元,双台子区、兴隆台区每人每月109元。保障标准根据经济发层水平和物价波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农村低保待遇分别按下列规定享受: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扶(抚)养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抚)养能力的,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

(二)有一定收入的,按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差额享受;

(三)保障对象中的优抚对象、残疾入、高龄老人(69岁以上),本人在正常享受的农村低保待遇基础上上浮20%。

第三章 家庭收入的核实与计算

第十二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按统计部门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口径计算),具体包括农林牧渔、建筑、运输、加工、服务业等经营收入;劳务收入;退休金、各种保险金、补偿金;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馈赠和继承收入;赡养费和扶(抚)养费等。

家庭年人均收入,以对象提出保障待遇申请之目前12个月的家庭收入为基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家庭年人均收入一家庭前12个月收入总和÷家庭人口数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的荣誉奖金和津贴、优待抚恤金,义务兵的津贴和退伍费、工伤人员的护理费和补助费,各级政府给予的临时救济金和社会各界捐赠的年累计不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款物,不计入保障对象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 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在校学生除外),拒不参加劳动的,按上年度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在外务工或户口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如不能出具相关的收入证明按上年度当地行业平均工资标准或上年度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

第十五条 赡养费和扶(抚)养费,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年人均收入减去当地农村低保标准J剩余部分的50%,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扶(抚)养费按照给付: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扶(抚)养人的,其给付额最高不超j其收入的50%。实际支付赡养费、扶(抚)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数额计算。

第十六条 因土地被征用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农村居民原则上3年内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 核实家庭收入的方法:

(一)入户调查。直接深入到申请对象家庭进行调查,核实妻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二)邻里走访。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

(三)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有关人员,通过发信索取有乡证明材料。

(四)跟踪消费。由乡镇、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对申请对象身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其实际消费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则不予保障。

(五)村民代表评议。对有隐形收入又无法核实的特殊家庭,可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办法,决定是否予以保障。

第十八条 农村低保待遇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户籍证、身份证、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不在一地的,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向户主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村民委员会配合,对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调查核实情况至少在村公示3天,无异议的,填写《农村低保申请表》,连同其他证明材料一起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三)县区民政部门在认真审查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批准;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对民政部门的批准结果再次在村进行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代发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农村低保金领取证》;有异议的,由管理审批机关进行核实,发现问题的要予以纠正。

管理审批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其中含10天公示时间),保障对象从管理审批机关批准之日当月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十九条 保障对象在领取保障金同时,要向管理审批机关报告家庭收入变化情况,提出续保申请。连续2次不按规定报告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不提出续保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保障待遇。

第二十条.管理审批机关要分级建立保障对象档案,对保障对象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扶(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每年要核查一次;对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每半年核查一次;对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每季核查一次。管理审批机关要根据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增发保障金手续。

第二十一条 保障对象在执行同一农村低保标准的本县区行政区域内迁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保障待遇迁移手续,不再履行申请审批手续;跨县区迁移的,持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到迁入地重新履行申请手续,管理审批机关应简化审批程序。

第五章 保障资金的筹集、发放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所需资金由市、县(区)财政筹集解决。保障金由市、县(区)按支出额度5:5的比例承担。

第二十三条 农村低保资金必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挤占、挪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农村困难户救济金纳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管理使用。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年度农村低保资金需求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和实际需求按季拨付保障金,由县区民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按季发放,保障对象凭保障金领取证和居民身份证领取保障金,无行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的保障金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采取协议委托、上门服务等办法发放。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做好保障金发放的备案工作。年终,民政部门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年度保障金发放情况。

第二十五条 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税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和政策扶持。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强化农村低保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实行网络化管理。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农村低保工作量为同级民政部门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第二十七条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公开农村低保政策、办事程序、保障对象和保障金发放情况,并设立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受理农村居民的举报、投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二十八条 民政、财政、审计、监察、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应对农村低保金发放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不予及时审批的;

(二)不坚持原则,故意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办理农村低保待遇的;

(三)无故不按时发放保障金的;

(四)贪污、挪用保障金的。

第三十条 对采取隐瞒、欺骗手段骗取保障金的,由民政、公安部门负责追回冒领的保障金(实物);对干扰管理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及侵犯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人身权利,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为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对象出假证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