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教育部抗震加固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16:35:44  浏览:926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抗震加固管理办法(试行)

教育部


教育部抗震加固管理办法(试行)

1985年4月3日,教育部


一、总则
1.抗震加固工作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确保抗震加固质量,提高抗震加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2.抗震加固工作必须遵守下列程序:
(1)抗震鉴定; (2)加固设计;
(3)设计文件审批; (4)工程施工;
(5)竣工验收。
二、抗震鉴定
3.凡地震基本烈度在七度及七度以上地区的部属单位,都要根据现行抗震鉴定标准,对本单位未作抗震设防或未按现在规定烈度设防的原有建筑、构筑物进行抗震鉴定。鉴定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内容可参照抗震设计规范执行。抗震鉴定工作原则上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一般工程也可以由加固单位自己组织进行。
4.经鉴定需要加固的工程,应列入各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及年度计划;未经抗震鉴定的工程不得列入年度加固计划。
5.鉴定时应先对工程的场地、设计、施工与现场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分别进行鉴定,并填写抗震鉴定记录表(见附表一)。记录表应有鉴定人和审查人签字。
三、抗震加固设计
6.抗震加固设计原则上由原设计单位承担,一般工程也可由各单位自行承担或委托其他设计单位承担。
7.抗震加固设计必须以抗震鉴定记录表为依据,遵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做到因地制宜,符合标准,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照顾使用。临街建筑的抗震设计,要遵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注意立面处理。
8.设计文件应包括:鉴定记录表、技术说明书、施工图、计算书、工程概算等内容。所有文件都应由有关人员签字负责。
9.加固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加固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施工期间设计单位还应配合施工单位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四、设计文件审批
10.设计文件的审查批准工作,一般工程由加固单位负责,或就近送请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审查,对无设计执照单位或个人进行的加固设计,应严格把好质量关。重要工程(如图书馆、大型教学楼、实验楼等)的设计文件,要抄报教育部抗震办公室备案。加固设计未经审批的工程一律不准施工。
11.加固设计审批的重点是:抗震鉴定意见是否正确,设计数据是否可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便于施工,概算有无错误,临街建筑是否影响市容美观。
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批意见负责修改设计。
五、工程施工
12.承担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单位须具有县以上建委准许施工的证明。如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施工也应先报经当地建委批准。
13.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施工,不得任意改变。变更设计须有设计单位的通知书。重要工程的设计变更需经原负责审查的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同意。
14.抗震加固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施工单位必须配备称职的技术管理员和质量检验员及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遵照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出现质量事故,一定要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15.加固工程所用原材料和半成品均应按照现行规范进行检验,并保留检验记录。
16.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应由质量检验员及加固单位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才能继续施工。主要隐蔽工程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锚杆、膨胀螺栓等;砖砌体中的配筋,基础工程的外形尺寸和地基处理情况等。
17.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加固工程施工技术档案,完工后交加固单位保存。技术档案主要包含:抗震鉴定记录表,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书,会议纪要,材料、构件试验、检验报告,材料代换、新工艺、新技术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记录及事故处理记录等。
18.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质量,并积极采用先进施工机具和方法,降低造价,提高效率。
19.加固单位必须有专人对新用材料、构件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发现材料、构件和施工质量不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更换、返工、补修,直至停工追查责任及赔偿经济损失。
六、竣工验收
20.竣工验收是保证加固质量的重要环节,所有抗震加固工作施工完毕后,都要认真进行验收。
21.单个工程及一般项目的验收由加固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单位进行。重要项目的验收工作由部抗办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进行。
22.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完成了加固施工,系统地整理了第17条中所列的各种技术资料,编好了施工决算。
23.验收标准应以国家现行抗震鉴定标准、抗震设计规范及批准的加固设计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为依据。
24.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加固情况介绍,检查有关资料,查看现场,进行核对。凡不符合抗震质量要求的工程应提出解决办法,限期解决,验收合格,要填写抗震加固工程验收表(见附表二),作为技术档案一并归档。
七、加固经费和材料的管理
25.加固经费,一是由学校自筹,二是由国家补助,自筹资金可以从折旧基金、大修理费、房租及预算外收入中尽可能安排。
26.已列入加固计划的经费,无论其来源如何均应专款专用,不许挪用。不能用加固费安排基建项目、维修现有房屋、扩大建筑面积、搭设防震棚或翻修、重建震毁房屋、开支抗震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会议费、行政办公费等。1978年以后新建的工程均应进行抗震设防,原则上不能再用抗震加固费去加固这些工程。
27.各单位主管抗震经费的财务部门和抗震办公室,要加强对抗震加固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凡不合上述规定的,可拒绝拨款。有挪用抗震加固费的要限期追回,情节严重的要给以必要的处分。
28.抗震加固所需材料由我部根据国家分配指标统一安排下达各单位,不足部分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八、抗震加固计划管理
29.抗震加固工作是一项应急措施,各单位应本着积极的态度和量力而行的精神,对需要加固的工程,根据轻重缓急编制抗震加固长远规划,经过批准后,作为各单位编制抗震加固年度计划的依据。
30.凡有抗震任务的部属重点院校均为我部抗震加固的重点单位。学校在抗震计划中应优先安排重点工程。例如:人口密集的学生宿舍、教工住宅、幼儿园、重点科研、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变电室、电话交换台、医院、锅炉房、危险品库房、水塔、烟囱等公用设施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
对于总体规划中准备拆除的建筑、没有加固价值的房屋及危房、一般仓库及临时性建筑等均不必加固。位于七度区的一、二层和八度区的一层住宅,可暂缓加固。这类建筑,在有强震预报时,应从防震措施上保障人员安全。
31.经过批准下达的年度计划,各单位应积极组织实施,争取超额完成。计划不得任意更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计划,应及时报部备案。
32.各单位要按照我部规定,准确及时报送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和季度用款计划表。
九、抗震加固的组织领导
33.抗震防灾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级领导同志都要充分重视,给以关心和支持并加强领导。各单位的计划、财务、物资、技术等有关部门都应给以大力帮助,协同一致,共同完成加固任务。
34.凡有抗震任务的单位,都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兼管抗震工作,要建立常设的精干的工作班子,管理日常事务,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采用推广先进机具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质量和加固进度,降低加固成本,认真努力地抓好抗震加固工作,直到全部完成本单位加固任务。
35.教育部以及各单位对在抗震加固工作中,积极努力,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完成任务很差的要给以批评,对由于严重失职而给抗震加固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给以严肃处理。

附表一:抗震鉴定记录表
----------------------------------------------------------------------------------
|单位| |工程| |建筑 2| | | |
| | | | | M | |地址| |
|名称| |名称| |面积 | | | |
|----|----------|----|------------------------------------|----------------|
|设计| |设计| |设 计| |施 工| | 完工 | |
|单位| |日期| |烈 度| |单 位| | 日期 | |
|----|----|----|----|------|--------|------|----------------------------|
|鉴定| |鉴定| | | | | | 图 张 |
| | | | |鉴定人| |审核人| | 附件: |
|单位| |日期| | | | | | 说明书 张 |
|------------------------------------------------------------------------------|
|工程概况: |
| |
| |
|------------------------------------------------------------------------------|
| 鉴 定 项 目 | 鉴定意见 |
|----------------------------------------------------------------|------------|
| |1.区域基本烈度和抗震鉴定采用的烈度。 | |
| |--------------------------------------------------------|------------|
|场地、|2.是否位于抗震不利的地段?情况如何? | |
| |--------------------------------------------------------|------------|
|地基、|3.场地土类别与地基土处理概况。 | |
| |--------------------------------------------------------|------------|
|基础 |4.基础类型和埋深,有无地下室? | |
| |--------------------------------------------------------|------------|
| |5.有无不均匀沉降?情况如何? | |
|------|--------------------------------------------------------|------------|
| |1.抗震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 | |
| |--------------------------------------------------------|------------|
|结构 |2.抗震纵横墙布置情况。 | |
| |--------------------------------------------------------|------------|
|布置 |3.柱网布置、圈梁布置。 | |
| |--------------------------------------------------------|------------|
| 和 |4.抗震缝的设置问题。 | |
| |--------------------------------------------------------|------------|
|体型 |5.房屋平面、层间质量与刚度是否匀称? | |
| |--------------------------------------------------------|------------|
| |6.房屋高度。 | |
----------------------------------------------------------------------------------
续表
--------------------------------------------------------------------
| |1.抗震纵横墙现状有无裂缝倾斜现象。 | |
| |--------------------------------------------------|----|
| 墙 |2.纵横墙交接处咬搓质量和配筋情况。 | |
| 柱 |--------------------------------------------------|----|
| 、 |3.墙、柱、梁的抗震验算。 | |
| 梁 |--------------------------------------------------|----|
| |4. | |
|------|--------------------------------------------------|----|
| |1.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屋盖类型及其支承联结情况? | |
| 楼 |--------------------------------------------------|----|
| 板 |2.坡屋顶及其屋盖系统支撑情况,对外墙有否推力? | |
| 、 |--------------------------------------------------|----|
| 屋 |3.出屋顶烟囱及小房间。 | |
| 盖 |--------------------------------------------------|----|
| |4. | |
|------|--------------------------------------------------|----|
| |1.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 | |
| |--------------------------------------------------|----|
| 其 |2.山墙、内隔墙。 | |
| |--------------------------------------------------|----|
| |3.楼梯间构造。 | |
| |--------------------------------------------------|----|
| 他 |4.房屋局部尺寸。 | |
| |--------------------------------------------------|----|
| |5.其他。 | |
|----------------------------------------------------------------|
|鉴定结论和处理意见: |
| |
| |
--------------------------------------------------------------------

附表二:抗震加固工程验收表
年 月 日
------------------------------------------
|单位名称| |建筑面积| |
|--------|--------|--------|--------|
|子项名称| |结构形式| |
------------------------------------------
------------------------------------------------------------------------------
| | 依据及烈度 | |
| |------------------------------------|----------------------------|
| 抗 | 鉴定单位、鉴定时间 | |
| 震 |------------------------------------|----------------------------|
| 鉴 | 鉴定意见 | |
| 定 |------------------------------------|----------------------------|
| | 对鉴定意见评价 | |
|------|------------------------------------|----------------------------|
| | 设计单位、设计时间 | |
| |------------------------------------|----------------------------|
| 加 | 计算书、施工图情况 | |
| 固 |------------------------------------|----------------------------|
| 设 | 对加固设计评价 | |
| 计 |------------------------------------|----------------------------|
| | 施工单位、完工时间 | |
|------|------------------------------------|----------------------------|
| | 原材料有无证明书 | |
| |------------------------------------|----------------------------|
| | 砂浆、混凝土检验记录 | |
| |------------------------------------|----------------------------|
| | 钢材焊接质量 | |
| 施 |------------------------------------|----------------------------|
| 工 |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
| 情 |------------------------------------|----------------------------|
| 况 | 新技术试验报告 | |
| |------------------------------------|----------------------------|
| | 外装修质量检查 | |
| |------------------------------------|----------------------------|
| | 质量事故及处理 | |
| |------------------------------------|----------------------------|
| | 对施工质量评价 | |
|------|------------------------------------------------------------------|
| 经 | | | | | | 2|
| 济 | 总造价| 元|总人工费| 元|单方造价| 元/m |
| 指 |--------|----------|--------|----------|--------|------------|
| 标 | | 2| | 3 2| | 2 |
| |钢材消耗|kg/m |木材消耗|m /m |水泥消耗|kg/m |
------------------------------------------------------------------------------
------------------------------------------------
| 原设计单位| |原施工单位| |
|------------|--------|----------|--------|
|区域地震烈度| |场地土类 | |
------------------------------------------------
------------------------------------------------------------------------
|存在问题| |
| 及 | |
|处理方法| |
|--------|----------------------------------------------------------|
|初步验收| |
|意见(评| |
|出优良、| |
|合格、不| |
|合格) | |
|--------|----------------------------------------------------------|
| | 签 字 | | | |
| | | 使用单位 | 施工单位 | 设计单位 |
| | 盖 章 | | | |
|--------|----------------------------------------------------------|
|上级抗震| |
|办公室验| |
|收意见 | |
| | (公章) (主管人签字) |
|--------|----------------------------------------------------------|
| 说 |1.“对鉴定意见评价”要求评出:正确、基本正确、不正确。 |
| |2.表中所要求之文件资料必须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
| 明 |3.初步验收由厂、所等使用单位组织。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3年4月7日)

教技〔2003〕1号


  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我部对1999年印发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作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要求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项目经费,来源于由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的部分科学事业费。

  第三条 本办法为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申请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

  第四条 项目资助的范围主要为高等学校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并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科布局及发展的需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三类,按照资助额度的不同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

第二章 立项

  第五条 项目采取分年度发布申报领域、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时间截止到每年的6月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六条 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
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
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学风端正,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课题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基本具备主要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
非教育部属学校在申请项目时,依托学校及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应分别签署条件保障和配套经费的实质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 在条件相当时,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 项目立项程序:

教育部在每年4月底前将申报项目通知下发直属学校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确定当年申报领域和各单位申报的限额。
申请者须填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1)一式三份,经学校科研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盖具学校公章统一报出,不受理个人申报。
项目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分若干领域组织专家集中评审。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及当年科研经费情况,择优确定支持的项目。
教育部发文通知相关学校项目入选情况,研究经费与当年的科学事业费一起拨到项目承担学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二份经科技司签署意见后返回给学校(一份存学校科研处,另一份存课题组),作为项目立项、管理及验收的依据。
教育部根据国家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制定重大项目申请指南,于每年8月份对外发布,9月20日前受理重大项目申请。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已经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的项目。重大项目立项,还需填写重大项目合同书(格式见附4)。
  第九条 项目立项后,教育部将根据财政部对经费的拨付要求,年底前将经费拨付到位。项目进行时间为1-3年。

第三章 管理

  第十条 项目立项后,由所在学校通知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实施,并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教育部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一条 为保证项目的日常管理,对于研究期限为2年以上(含2年)的项目,每年年底应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格式见附2),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于次年1月20日前统一报送教育部科技司。逾期不报者,将视具体情况相应减少该校下一年申报项目的限额。

  第十二条 项目研究经费为国家拨款,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科学事业费的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列支,使用范围仅限于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不得超出项目申请书的开支范围,如: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不得列入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如病休等)离开该项目研究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安排合适人选代理,并报教育部备案;离岗超过一年的,须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组织、业务能力应与原负责人相当),并由所在学校在三个月内报教育部审批(附更换者简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完成项目的计划等)。教育部可视情况同意或中止项目,必要时可停止或追回拨款。因故需延期的项目,需报教育部同意后方可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或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的项目,所在单位可建议予以终止、撤销,经教育部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 教育部每年对资助的重大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资助额度在8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第一年拨付40%资助经费作为项目启动经费。项目开展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剩余项目经费将结合中期评估意见按年度分期拨付,资助额度可视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第四章 结题与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结题或验收程序:

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应在3个月内填写结题或验收报告(格式见附3)。
资助额度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并不参加评优的项目,可直接填写结题报告报学校主管领导后代替验收。
资助额度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拟参加评优以及资助额度在11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验收。要求在项目验收前,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以公函的形式向教育部科技司提交验收申请(项目基本信息、单位意见、建议验收时间地点、提议的验收专家名单等),经教育部同意后,由教育部或委托学校主持验收。重大项目由教育部主持验收。
验收专家组要求至少由5名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所有项目结题或验收以后,相关材料均需经学校报教育部存档。
  第十七条 根据结题情况,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评出优秀项目。优秀项目总数不超过当年结题项目的10%。教育部将视评优项目的实际情况追加相应科研经费,特别突出的优秀项目可参加下一年重大项目的申请。

  第十八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未完成合同规定任务;
预期成果未能实现,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擅自修改《申请书》或《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第十九条 凡是项目完成后没有结题或验收的,或未经教育部同意而没能按时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重点项目,并相应减少所在学校申请重点项目的名额。

  第二十条 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the Key(Keygrant) 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教育部1999年9月20日发布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格式)(略)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年度工作报告(格式)(略)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报告(格式)(略)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合同书(格式)(略)



国家税务局关于煤炭企业生产用地适用税额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局关于煤炭企业生产用地适用税额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发[1992]1350号

1992-09-11国家税务总局

  我局国税函发[1991]484号文中曾规定“对直接用于煤炭生产的占地,在1991年内仍按当地规定的适用税额的低限征收土地使用税。”此规定1991年底已到期。考虑到煤炭行业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及今后煤炭价格的变动趋势,经研究决定,对煤炭企业直接用于煤炭生产的占地,在1992年内仍按当地适用税额的低限征收土地使用税。从1993年起,对直接用于煤炭生产的占地恢复按当地适用税额征收土地使用税。个别煤炭企业纳税有困难的减免照顾问题,可按税收管理体制规定报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