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颁发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1:25:54  浏览:941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发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政发〔2006〕97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颁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十九日


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部队稳定,支持国防建设,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部队师(旅)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按规定批准随军(含随调)的驻军现役军官配偶。
  本办法也适用于驻常州市区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三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人事、劳动保障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纳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作出统筹安排。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克服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并监督检查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落实。
  第四条 凡在本市市区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都有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规政策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和责任。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也要优先录用随军家属。
  第五条 随军家属就业工作,要坚持行政调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各有关部门采取行政调配安置、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鼓励自谋职业和部队创造条件等多种途径,实施多渠道就业,妥善解决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
  鼓励随军家属自主选择单位,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及时为其办理就业录用的相关手续。
  第六条 各部门要按照下列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工作:
  (一)人事部门负责对随调时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册在职人员实行行政调配安置和双向选择;
  (二)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为随军时在企业工作或无工作单位人员提供职业和培训,指导和推荐就业;
  (三)财政部门负责自谋职业扶助金的安排,将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做好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工作;
  (四)税务部门负责随军家属就业有关税收减免工作;
  (五)双拥办负责随军家属就业的组织和相关协调工作;
  (六)驻军团以上政治部门负责在每年6月中旬将上年度随军家属名册和相关材料报送市双拥办审核。
  第七条 随军家属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市政府每年8月份下达指令性安置计划,按专业对口(相近)、原单位性质对等安置的原则,由人事部门实行行政调配安置、劳动保障部门实行优先推荐就业:
  (一)随调前为国家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册在职人员;
  (二)正团职以上(含正团)领导的配偶;
  (三)飞行员的配偶;
  (四)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为部队作出突出贡献现役军官的配偶;
  (五)被省政府或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随军家属。
  以上对象享受行政调配安置或优先推荐就业原则上一次。不接受行政调配安置、推荐就业的,视为其自动放弃工作。
  第八条 根据市场调节就业政策,逐步推进随军家属通过人才、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就业。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当年随军家属的年龄、文化水平、技能特长、择业意向等情况建立专门档案,建立随军家属就业信息网络,实行分类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各级人才中介、职业中介机构每年组织1—2次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洽谈会,也可到驻军团级单位设小型就业招聘专场,拓宽随军家属就业渠道。
  第九条 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对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单位(不含财政拨款单位),只要为随军家属提供就业岗位,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按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在合同期限内逐年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年。社会保险补贴按单位应为所招随军家属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仍由本人负担。
  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新办的企业,随军家属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含60%)的,可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第十条 随军家属选择自谋职业,享受政府发给一次性自谋职业扶助金政策。随军家属从批准随军且落户后,并与单位无劳动关系的可到市双拥办领取《自谋职业申请书》,由驻军团以上政治机关初审,经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核实后,由市双拥办负责于每年11月30日前发放自谋职业扶助金。
  随军家属一次性自谋职业扶助金发放标准为:
  (一)随军时无工作单位(含与单位未保持劳动关系)的,参照上年度本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
  (二)随军时有工作(与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工龄不满五年的,在无工作单位的自谋职业扶助金标准的基础上,每一年工龄增加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工龄五年以上(含五年)的,为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
  第十一条 鼓励支持随军家属自谋职业。随军家属从事雇工7人(含7人)以下的个体经营,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从事雇工8人(含8人)以上的个体经营,无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是否注明为个体工商业户,均按照新开办企业的规定享受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只享受一次自谋职业扶助金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凡批准随军后经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后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随军家属不享受自谋职业扶助金待遇。
  第十三条 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不安排现役军人配偶下岗。企业破产、关闭、停产、歇业等原因确需分流现役军人配偶的,应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
  现役军人配偶劳动(聘用)合同期满,军人仍在部队服役的,用人单位应当照顾与其续签劳动(聘用)合同。
  第十四条 鼓励随军家属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部队组织的随军家属就业技能培训班,劳动保障部门应在师资、设备和考试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培训合格者,发给相应证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国办发〔2003〕102号)的精神,积极配合军队政治机关和后勤机关,及时按规定办理未就业随军家属社会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的转移接续工作。
  对档案托管在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随军家属,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凭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减免各项管理费用。
  第十五条 对在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辖区,取消推荐本届双拥模范区(单位)资格。对拒不完成行政调配安置任务的单位,由市双拥办负责督查。
  各部队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教育和引导随军家属转变就业观念,为就业创造条件。
  第十六条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现役军官,其符合随军条件而又无法随军的常州市区户籍的家属参照本办法执行。
  市区接收安置的转业军官随调家属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金坛市、溧阳市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本市以前有关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安健〔201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和卫生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2010年第21号)精神,为做好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平稳过渡,目前仍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1号)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根据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年检和续展工作,除执行上述原则外,继续参照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审定条件》(卫监督发〔2005〕318号)办理相关事宜。参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的专家,原则上仍从卫生部门建立的专家库名单中按比例抽取,并适当吸纳相关行业工程技术类专家。

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卫生部原批准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年检、资质续展和监督管理。2011年度需要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的,请于7月11至22日期间按要求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提交申请(评价甲级机构资质申请、续展等有关表格详见附件,表格的电子版本可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职业健康司子站下载)。

四、负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职责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先暂停新申请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乙级)技术服务机构的审批,并按照本通知要求,对原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乙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年检、资质续展和监督管理。尚未划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职责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度。

五、要加强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负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职责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内容和要求,严肃查处无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转借资质、出具虚假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划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职责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过程中,如发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告(联系人及电话:彭广胜,010-64463617)。

附件: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30/2011/0525/132843/files_founder_208007194/167454789.doc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资料接收单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30/2011/0525/132843/files_founder_208007194/86196186.doc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续展申请表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30/2011/0525/132843/files_founder_208007194/172020571.doc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实行资格审查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 国家工商局


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实行资格审查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国家工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生产装配假肢、矫型器行业(以下简称“假肢行业”)是民政部门主管的、专门为肢体残疾人服务的特殊行业。假肢、矫型器作为直接用于残疾人的康复器具,其产品质量、代偿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身份康复和人身安全。因此,从事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的企业,必须具
备专用生产装配设备和合格的技术人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少地区、部门乃至一些个体工商户纷纷开办假肢厂或假肢装配门市部。我国的假肢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地区出现了少数弄虚作假的假肢
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和其他形式的私营假肢生产装配企业,在设备、技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开办,只顾赚钱,不管产品质量;更有个别人冒充“高级假肢技师”或“高级工程师”骗取残疾人的信任;有的还以国产低档零部件和材料混作进口原件和材料而乱收费,牟取高额利润。
为了加强对假肢行业的管理,规范假肢行业的市场行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企业登记管理法规,决定对假肢生产装配企业实行登记注册前资格审查制度。现就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事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前,先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按照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的特殊要求进行审查(审查内容见附件1),经审查合格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二、从事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单位的基本条件
1、从事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一人执有民政部假肢与矫形器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关于申请参加假肢与矫形器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的条件见附件2)
2、具有生产装配假肢、矫形器所必要的专用设备,包括测量取型、石膏加工、抽真空成型、打磨修饰、钳工装配、对线调整、热塑成型、假肢功能训练等专用设备和工具。
3、经营场地要具备假肢、矫形器的制作室、肢残患者接待室和假肢功能训练室,其总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三、国家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技性的社会团体等设立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假肢、矫形器装配部门,其登记、审核条件亦应按照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下达前已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从事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应当选派专人参加并要通过民政部假肢矫形器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的执业资格考试,并应在1997年底前依照本通知要求补办审查手续。对愈期不补
办审查手续或经审查不具备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的资格审查和登记管理工作。并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六、本通知有关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一、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基本条件审核表(略)
二、参加假肢矫形器执业资格考试人员的条件(略)



1995年10月17日